对父母来说,给孩子足够的物质条件,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,可以有更好的起跑线,看起来是最好的爱孩子的方式。
而实际上从心理角度上看,比起物质条件,孩子更需要,的是安全感和幸福感。
只有拥有幸福感,他们才懂得幸福的真谛,在未来的人生中,无论顺境还是逆境,都能抱有热情,勇往直前。
孩子最依赖家长的时候,其实是在上小学之前,这一阶段的孩子,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,很多东西都是要靠父母的带领才认识的到,所以我们经常把孩子上小学之前的这一时期,成为教育孩子的关键期。
但是有很多家长,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,所以在该陪伴孩子的时候,选择拼命挣钱,反而把教育孩子的任务,抛给长辈,让长辈帮忙带孩子。
然后等到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之后,在反过来把孩子接回自己身边,但这时,孩子已经跟父母的关系生疏了,而且这样的方式,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很多冲突。
其实,比起那些富足的物质条件的满足,孩子更希望的是自己的童年是在家长的陪伴中度过的。
所以,家长要做的,其实是高质量的陪伴孩子,这比物质方面的满足,更能让孩子快乐成长。
而且,我们的工作并不会影响到对孩子的陪伴。所谓高质量的陪伴,并不是家长无时无刻陪伴在孩子身边,而是全身心地陪伴孩子。
很多父母都认为,小孩什么都不懂,给他们物质基础,提供好的生活条件,很多事情等他长大了就明白了。
但是孩子的整个童年都是孤独的,缺乏父母的关爱,他的内心是残缺的。
你是否想到,他看到别的小朋友爸妈都在身边,他有多羡慕。他需要的不是玩具,而是父母在身边陪他一起玩。
父母看着孩子表面开开心心,也不停嘱咐孩子听老师的话等等,孩子希望在你眼中的他是懂事的,希望换来你更多的陪伴,可是当你转过身后,他是多么希望你能多陪陪他。
因此,家长在下班之后,在进家门的那一刻,完全把自己是一个工作者的状态放下。
丢掉手机,关掉电视,跟孩子一起玩孩子喜欢的玩具;或者跟孩子一起阅读,提升自身素养;要不就陪孩子聊聊天,分享一下你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,让孩子说一说他今天的经历,接受孩子的碎碎念……孩子们的感觉都是很敏感的,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父母在陪伴他们的时候,是不是全心全意。
如果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陪伴,他们会很开心,这样对他们的成长也有帮助,而且孩子也会更加尊重父母,也更加信任父母。
当以后孩子遇到某些方面的问题的时候,他们也能主动跟父母交流,让父母跟着一起出主意。
陪伴,就如同“流畅的双人舞”,是自然的、流畅的、享受的。
陪伴是为了表达爱,而爱是无法用任何外界标准来评价的,不一味纠结时间的长度,不苛刻自己,多享受当下,和孩子一起成长,互相成就,这就是美好且高质量的亲子陪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