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拖延症”是很多孩子学习的天敌。
而患有"拖延症"的孩子不仅会在做事中体现出拖延,更严重的会养成懒惰的习惯,从身体到思维,都有可能会被"拖延症"影响。
孩子的“拖延症”,多半来源于父母的过度纵容和保护!长久以来,家长的纵容和保护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依赖感,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父母该做的,自己没有任何责任,于是孩子遇事能拖就拖,不想去做,从而导致“拖延症”。
“拖延症”的孩子缺乏责任心,做事就会消极被动,行事作风里永远离不开等待、拖延。做什么事都需要老师、家长的督促和监督。
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后很难把事情做好,而且还会厌烦别人的催促,觉得自己受制于人,认为人家是故意找麻烦的。这样的人,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中,谁会喜欢呢?
那么,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出现了拖延的坏习惯,家长应该怎样做呢?请记住以下几点。
01 做个“懒爸爸”“懒妈妈”
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,很多事情不用开口,父母就已经帮他做好了。长此以往,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很强。
所以,家长要学会“偷懒”,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放弃依赖性。
如收拾书包,家长要尽可能地把这些小事交给孩子来做,让他们从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。
要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,鼓励他独立做事、自己判断、自己选择、自己决定,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,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!
02 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时间观念
孩子的磨蹭拖拉,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!要让孩子规定时间完成一件事,写作业吃饭等。
例如吃饭,根据饭菜量,给孩子规定时间,多少时间之内吃完。如果边吃边玩,到规定的时间没有吃完,就把饭菜收起来,不许再吃了,中间不许吃零食,再饿也要等到下一顿。
要善于利用计时器或者闹钟来帮忙,当要求孩子“5分钟洗完脸”“10分钟写完生字”时,设定上相应的时间,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“5分钟”“10分钟”“半小时”到底有多长。
这个过程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,循环往复。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。
03 锻炼孩子的注意力
很多孩子之所以拖延就是因为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,容易被身边的各种因素干扰。
要学会拒绝诱惑、拒绝被干扰,更加集中注意力写作业、学习,避免让拖延症影响学习。
有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东瞧西看,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,严重影响了效率。
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,就问问孩子都有哪些作业、想先做哪一门后做哪一门,提前在脑袋里有个规划。
到家后,不用先急着写作业,先把吃饭、喝水、吃水果、上厕所这一套都弄利索,然后开始写作业,而且在写作业途中不再允许随便吃东西。
这样时间一长,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,保护孩子的注意力,提高效率。
在教导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上需要细心观察,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。
家庭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,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,正确地引导孩子,即使是孩子已经形成的坏习惯,只要我们努力,也会逐渐被改正的。